《梦语》以朦胧诗意的笔触勾勒出梦境与现实的交织状态,通过星轨、萤火、雾霭等意象构建出流动的潜意识图景。歌词中反复出现的"碎玻璃折射月光""褪色胶片旋转"等超现实画面,暗示记忆在时间冲刷下的扭曲与重构,折射出人类对过往既执着又无法完整捕捉的永恒困境。水面倒影与实体边界的模糊处理,暗喻现代人身份认知的流动性,而"失重羽毛""断线风筝"等意象则传递出存在主义式的悬浮感。副歌部分用"耳语沉入海沟"的意象将内心独白的私密性与海洋的深邃性并置,展现语言在传递深层情感时的局限性。全篇通过大量通感修辞将听觉转化为视觉触觉,形成多维度感知的梦境拼贴画,最终在"未完成的旋律"处戛然而止,留下普鲁斯特式的怅惘——那些最真切的情绪往往存在于将明未明的暧昧地带,如同晨雾中即将消散的梦境残片,无法被理性语言完整封装,却构成了生命最本真的底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