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娃娃》以童稚视角切入,通过棉花糖、玻璃弹珠等童年意象的堆叠,构建出纯真与易碎的二元隐喻。歌词表层描绘孩童游戏场景,实则暗喻成人世界对纯真本性的侵蚀——"缝补四肢的棉线"象征社会规训的捆绑,"褪色纽扣眼睛"指向被功利社会磨平的赤子之心。在糖果色的语言糖衣下,藏匿着对异化童年的忧郁凝视,那些被过早摘除的童真如同"弄脏的蜡笔画",成为消费主义时代的牺牲品。反复出现的"旋转木马"意象构成封闭循环的生存寓言,既是对童年欢乐的追忆,亦暗指现代人被困在虚假的童话幻象中。歌词刻意模糊玩偶与真实儿童的界限,暗示在成人主导的价值体系里,孩童不过是任由摆布的玩偶。末尾"衣柜里的啜泣声"以超现实笔法揭开温情表象,暴露出被遗忘的精神创伤。整首作品犹如一首黑暗童谣,用甜美的旋律包裹着尖锐的社会批判,在摇篮曲式的节奏中完成对童年异化现象的诗性解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