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蓝花花》以陕北民歌为基调,通过叙事性歌词展现旧时代女性的悲剧命运。歌词以“青线线蓝线线”起兴,用色彩意象勾勒出少女的鲜活灵动,而“五谷里田苗子数上高粱高,一十三省的女儿唯有蓝花花好”则通过地域性对比强化了她的出众。然而美丽并未带来幸福,“周家的猴老子”与“蓝花花”的婚姻揭示了封建婚姻的买卖本质,“三班子吹来两班子打”的喜庆场面反衬出女子身不由己的悲凉。后半段歌词转向抗争,“蓝花花下轿来东望西找”的动作细节,以及“见到周家的猴老子好像一座坟”的比喻,将心理恐惧具象化。最终“手提上羊肉怀里揣上糕,冒上性命往哥哥家里跑”以决绝姿态完成对封建礼教的反叛。全篇通过个体命运折射出对自由与尊严的永恒渴望,既是对特定历史时期妇女生存困境的记录,亦以“蓝花花”这一形象赋予底层女性以追求解放的精神光芒。民歌语言的质朴与情节的戏剧性相融合,使这首歌词超越地域性,成为人类共同的情感共鸣。